


图文详情
图书简介
本书以故事形式着重刻画了中国共产党员张思德的先进模范形象,汇集了张思德自参军以来英勇果敢、不怕牺牲的战斗故事,以及忠于职守、勤勉尽责的工作事迹。同时,对张思德的牺牲以及毛泽东在追悼会上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演讲进行了详细、深沉地叙述,集中体现了一名革命者的生死观、价值观,体现了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作者简介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成立于1958年3月15日,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直接领导下的军事科学研究机关,是全军军事科学研究中心,是计划协调全军军事科学研究工作的机构。军事科学院的军事科学研究工作是国家与军队军事思想与理论重要的“智囊团”“思想库”和“信息源”。
图书目录
引 子
01 在战斗中成长
我要当红军
首战获赞
夺关突围 痛失团长
汉中送密件
泅渡“借”船
勇夺机枪
02 过雪山草地
泥潭救战友
参加敢死队
心向陕北
03 忠实践宗旨
留守模范
诚信借驴
调入中央军委警卫营
烧炭
开荒
从班长到战士
鱼水情
04 在领袖身边
给毛主席当卫士
又烧炭了
永恒的祭文
05 尾 声
后 记
阅读指导
如何阅读人物传记
怎样阅读人物传记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呢?刘艳红认为,首先要了解传记作品的基本特征。人物传记是纪实性与文学性的统一,阅读传记作品既要注意分辨文章所陈述的基本事实的真实性,也要注意刻画人物内心世界时想象的合理性,对于某些符合逻辑、合乎情理的细节虚构和场景铺陈,能够加以分辨并给予恰当的评价。通过精读传记作品的若干精彩片段,欣赏、品味传记作品真实性与文学性相结合、哲理性与形象性相结合、思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所产生的魅力。
其次,阅读人物传记、回忆录这类纪实作品的时候,要在了解传记文体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联系主人公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把握作品所陈述的与社会进程以及主人公个人成长相关的重要事实,了解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细节,能分析所陈述的客观事实与作者个人所持见解、观点之间的区别及联系,理解传记作者对主人公及有关事实所作的分析和评价。通过具体的分析和深入的思考,能对影响主人公成长的各种因素作出符合实际的分 析,对其思想、品格及其功过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另外,在阅读传记作品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做一些知识积累工作。比 如,要记住传记名称和作者,了解作品中主人公的人生经历并摘抄自己认为精彩的语句。“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不能为了读传记而读传记,要从传记中找到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刘艳红说,有些人读人物传记只是为了了解某个人的生活历程,这种阅读太浅层,我们应该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思考,想一想作品中主人公的事迹可以提炼出哪些有价值的观点,对我们的人生有什幺启迪作用,最好能写出读后感或评论性文章。
朗读基调的把握和角色体味
要朗读好一篇作品,务必先完成对作品的”基调把握”和”角色体味”。
1.作品的基调
就是作品的总的感情色彩和份量。感情色彩和份量,对朗读、和朗诵的意义以及作用颇重要。这里所讲的基调问题是针对整个作品的感情色彩和份量而言的。
把握整个作品的基调,要从作品的创作背景、作品的主题上下手。如,高尔基的;,创作于 1901 年 4 月,当时正值俄国 1905 年革命前夕,它一诞生就被广大工人和革命群众所传诵,被看作是传播革命信息、坚定革命理想的战歌。作品以象征的手法,通过革命风暴来临之前、暴风雨逼近和即将来临三个画面的描述,塑造了一只不怕电闪雷鸣、敢于搏波击浪、勇于呼唤暴风雨的海燕---这一”胜利的预言家”的形象。这篇文章的主题就是:海燕满怀激情的呼唤着革命高潮的到来。那幺这篇作品的基调就是海燕对革命高潮的向往和企盼。
2.角色体味
把握了作品的创作基调后,进而进入作品的”角色体味”。作品的体味过程可以分为”进入角色、进入情境”两个环节。
首先要进入角色。以叶挺的;为例,”进入角色”就是朗读时要把自己想象 成”我就是叶挺,叶挺在我身上”复活”了。这样经过体味和揣摩,朗读时才能够做到感情真切,抒发自然。
但是,仅仅是进入角色还不够,还必须”进入情境”,也就是要进入作者创作时情境。这里我们还以;歌为例来加以说明。叶挺是在 1941 年”皖南事变” 时被捕的,先后被囚禁在上饶、恩施、桂林、重庆集中营。囚禁中,除了遭受种种酷刑的折磨外,还曾经受到”高官”、”第六战区司令长官”等头衔的诱降,叶挺均以拒绝。因此深入体味,我们就不难把握,;的主体风格是”内心独白”式的,抒发的是”自己向往自由,但又深知如果自己不投降,就不可能再获得自由的痛苦情感。其基调应该是”深沉的,郁闷的,客观地说还有一种”久居囚禁”的烦燥情绪,然而最终又必须回归到信仰的坚定上来。这样朗读这篇文章时,我们心中就更加有数。
把握了上面两点,我们在反复试读时,再进行细部的安排和处理。注意”情感起伏设计”和”褒贬色彩的揣摩。首先选定作品的大高潮的部位,其次是以这个高潮部位为中心,逆向安排渐次升降的小高潮。这样就能客观的把握作品,避免出现”抒情过分”和”抒情不足”等情况。
我们以大高潮定位,逆向安排小高潮,其目的在于通过情感的起伏发展, 以及语言色彩的变化、节奏的张弛,使得朗诵更富有语言的魅力,以引导听众与朗诵者一起进入作品的情感境界,在处理这些时,仍然要围绕作品的基调来进行,同时还要考虑朗诵者的朗诵风格、嗓音条件等,而不是千篇一律地把作品都给安排上同一模式高潮形式。不同作品的情感起伏设计是不同 的,同一作品由不同的人来朗诵,其情感起伏设计也应该是有不同的。褒贬色彩的情感揣摩,主要侧重于”度”的把握。其依据则应是处处不离作品的主题和基调。以;为例,在主题表现上,海燕呼唤的、迎接的都是暴风雨,暴风雨是革命高潮的象征,朗诵者在朗诵作品中关于暴风雨场面的描写时,不宜带有贬义色彩。而”海鸥、海鸭、企鹅”三种海鸟,在作品中是指俄国立宪党人等,朗诵时情感色彩上应带有贬义色彩。海燕与暴风雨处在主要位置上, 三种海鸟只是塑造海燕的衬托,朗诵时贬义的语言份量不能过重,以使其处于”海燕不屑一顾的地位为宜。
如何给记叙文分段、概括段意记叙文是课本中最常见的一类文体,小学阶段中几乎都会要求划分段落并概括段意,划分段落有不有什幺诀窍呢?答案是否定的,只有根据文章意思划分,才是最好的办法。当然,段落划分也是有一定标志的,段落划分的情况有以下五种:
①按时间先后和情节的变化发展分段
②按空间变换或场地转换分段
③按材料性质分段
④按作者思想感情变化分段
⑤按人物活动分段。
划分好段落后,概括段意,也可遵循以下方法:
①摘句法,直接摘引原句
②缩句法,有些段由一个长句组成,概括段意时,可将其压缩
③串联法,把层意合并归纳
④择要法,取主要层意为段意
⑤归纳法,在无法使用上述各法时,可把一段中的几层意思归结到一起,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本段的段意。
以上方法,可以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段落大意归纳中涉及的缩句等方法需要懂句子结构知识。
阅读延伸
名人轶事
张思德:为人民利益而死重于泰山
来源:新华社
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在一位普通战士的追悼会上,第一次以“为人民服务”为题发表了影响深远的演讲。
这位战士叫张思德,牺牲在平凡的岗位上。这篇演讲,既是一篇悼念革命战士的沉痛祭文,更是一篇为人民服务的光辉宣言。
历经70多年风雨洗礼,张思德和他所代表的精神为什么依旧弥足珍贵?
怀着对英雄先辈的无比崇敬,记者采访了张思德的老班长、百岁老红军杜泽洲。
“作战勇敢、顽强,警卫忠诚、机智”
与张思德同龄同籍又同时入伍的杜泽洲,今年已102岁高龄。虽然年事已高,但聊起张思德的故事,老人仍心潮难平。在妻子关玉清的补充和转述下,张思德生前留下的英雄形象一点点清晰起来。
杜泽洲出生在贫苦农民家庭,17岁加入红军。1935年,杜泽洲在红四方面军总部通信营担任班长,张思德正好也分在这个班。从此,这对同乡同龄同时入伍的战友并肩战斗,开始了永远难忘的革命历程。
“他作战勇敢、顽强,警卫忠诚、机智。”杜泽洲回忆,在一次战斗中,张思德不怕牺牲,深入敌阵,创造了一人夺得两挺机枪的战绩,负重伤并荣立战功。
长征路上,张思德在过草地时为了同志们的安全,多次冒着生命危险试吃野菜,为此还中过毒。“他舍己为人的品质在困难面前体现得非常明显。”杜泽洲说。
“班长和战士的职责不同,但为党工作是一样的”
张思德干一行爱一行,能上能下。1942年,部队整编合并后,一些连排干部要去当班长,多数班长、副班长要当战士。消息传开后,一些骨干思想有些波动。
张思德以前当过班长,由于工作需要,又当了战士,他没有任何怨言。座谈会上,他第一个站起来发言表示:当班长是革命的需要,当战士也是革命的需要,班长和战士的职责不同,但为党工作是一样的。在他的影响带动下,其他骨干也纷纷放下思想包袱,愉快地服从了组织的安排。
虽然和他同时期入伍的同志有的已当上了团长甚至是旅长,而张思德当了普通战士之后工作热情却更加高涨。
杜泽洲说,有的战友衣服破了,他怕战友伤寒感冒,总是第一时间给缝补好;有的战友草鞋坏了,他宁愿不睡觉也要编织出来给战友穿上。他经常带头帮助驻地群众生产劳动,帮老乡干农活,当地百姓都认识他,称赞他是好战士。张思德踏实苦干的行动感染了身边的每一位战友。
“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944年,张思德响应党中央关于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号召,主动报名参加中央机关生产小分队,到距延安70多里的安塞县农场组织烧木炭。
9月5日,天下着雨,张思德带着突击队的战友照常进山赶挖新窑。中午时分,炭窑在雨中发生崩塌。危急时刻,张思德将另一名战士推出窑口,自己却被埋在坍塌的土堆里,献出了年仅29岁的生命。
9月8日下午,延安凤凰山脚下的枣园操场上,张思德追悼大会现场庄严肃穆。
毛泽东做了一席著名的讲话。他说:“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毛泽东把张思德身上闪光的思想和品德凝炼为五个大字——为人民服务。”现场聆听毛主席讲话的杜泽洲说,毛泽东对一名普通战士的死给予这么高的评价,就是因为在张思德的身上,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而坚持这个宗旨,正是我们党和军队战胜一切敌人、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所在。
“有幸与英雄同行,是一生最感荣耀的事情”
毛泽东亲自出席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并讲话,无论是在当时的延安,还是在全国各抗日根据地,都引起了强烈反响。
“毛主席的讲话让我们深受教育和鼓舞。”杜泽洲说,大家对人民军队的宗旨有了新的认识,“过去大家一心只想着冲锋陷阵去前线,听完讲话才明白,在什么岗位上都是为人民服务。”
1953年,《为人民服务》一文收入《毛泽东选集》。这篇经典著作也被选入小学语文教科书,成为教育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接班人的有力思想武器。
杜泽洲的家中,张思德的画像始终挂在最显要的位置。
离休后,杜泽洲积极地投入到传播张思德精神的事业中,奔波在首都的厂矿企业、学校机关、商场公司等,先后有180多家单位、1万余名干部群众聆听过他的革命传统教育,不少人对张思德精神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杜泽洲说,有幸与英雄同行,有幸向后人传播英雄的精神,是他“一生最感荣耀的事情”。
视频片段
张思德——奏响《为人民服务》的凯歌
阅读延伸
推荐1:
书名:领袖故事丛书——朱德的故事(青少版)
作者:兰琛等
出版单位: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推荐2:
书名:林海雪原
作者:曲波
出版单位:人民文学出版社
推荐3:
书名:长征 修订版(全2册)
作者:王树增
出版单位:人民文学出版社









